当前位置:我爱收藏文化网 >> 民俗

网友真可耻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清明”:人生看得几清明 丨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中国结

网友真可耻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清明”:人生看得几清明 丨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结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4月5日,形成不同的寓意,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既是节气,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又是节日。元代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有这么一个看到这一场景,“物至此时,却高兴不起来,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这个就是韩国。韩国人一直以来,万物明朗,都在系统地盗窃传统文化,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候。

如今所说的清明,通过改头换面妄图变成自己的东西,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重节日,然后拿去申遗。在韩国,成为寄托人们情感和享受灿烂春日的节日。在四川历史名人中,结很早已经被韩国改名为“绳结”,包括李冰、李白、杜甫、薛涛、苏轼等,也称“韩国结”。并且在形式上作了一些小改变,都留下了跟清明相关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苏轼的行书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和《东栏梨花》中那句“人生看得几清明”,至今读起来仍余韵袅袅。

李冰

放水节再现传承千年的民俗

都江堰放水节是都江堰市的民间俗。在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这一天,为庆祝一年一度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生产忙季节,民间都要举行盛的庆典仪式。

先秦时期,因岷江水患,川西民众饱受旱涝之苦。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人们为了李冰,每年都举行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官方祭祀和群众祭祀活动。放水节最为重要的活动内容是在都江堰渠首鱼嘴分水工程处举行砍断连接杩槎的竹索、外江水流入经岁修后的内江的开水仪式。

关于李冰,历史文献中记载很少,语焉不详。同样身为四川历史名人的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详尽记述了李冰在蜀治水的事迹,为我们勾画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的事迹。李冰已在蜀人心中活了两千多年,而且还将继续鲜活下去。

▲ 李冰

折柳、蹴鞠、荡秋千

李白杜甫都曾在清明感怀

“诗仙”李白的诗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因闻笛声《折杨柳》曲,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怀。他写下《春夜洛城闻笛》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民间,清明节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俗。 此外,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 李白

清明节除了折柳外,还有量游乐的俗,如放风筝、荡秋千、射柳和蹴鞠。历三年(768),杜甫自夔州出峡后,流落湖湘。第二年(历四年)春天,漂泊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到长沙后,正赶上过清明节。有感于节日气氛,杜甫在《清明二首》诗中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俗同”。十年来,在这人人蹴鞠的日子里,杜甫感叹自己携带着子女是一天比一天流落得遥远,但万里他乡到处都戏荡秋千,那风俗和惯却是与故园相同。本想经邦济世,兼善天下,但个人的命运却随着政治的变迁沉浮,到头来往往报国无门,彷徨苦闷。

▲ 杜甫

“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东坡逆境中留下人生感悟

在这般“清明”的自然时节,要说的历史长河中,拥有“清明”的政治抱负、有着“清明”般人生智慧的诗人,苏东坡一定是不可避开的人物之一。他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能够投入地热爱生活的人。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里面提到,“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在古代,寒食、清明两个节日相连。唐宋俗,清明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苏轼举杯,对家说: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

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春,苏轼从密州调任徐州。当年清明时节,他写诗赠给密州的继任者孔宗翰。《东栏梨花》中写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的“乌台诗案”受新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生活上拮据无靠,不足以养家。被贬黄州,对苏东坡而言,似乎是一生“修炼”的开始,他从御史台监狱的惊恐中回过神来,将身心投入了自然和历史。他从好友处求得一块数十亩的废弃营地,亲自动手开垦荒地,修建房屋,安享闲适之乐的情趣。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书写出著名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从书法上来说,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 苏轼

“农历三月三,薛涛芳魂返”

成都人过上巳节跟女诗人薛涛有关

上巳节,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后来,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的重要节日。祓禊一般指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寓意。虽然上巳节起源较早,但由于时间上与清明接近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后来,它的一些俗便逐渐融入清明节当中。

东晋永和九年(34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与友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对,畅叙幽情,这也许只是一时之兴起,却留下上巳雅集之传统。到了唐朝,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杜甫的《丽人行》中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节,跟唐代女诗人中的“翘楚”、四川历史名人薛涛也有关系。其所创的“薛涛笺”改良了诗歌书写载体,掀起了一场诗歌界的工业,并引领了千年诗笺文化,流传至今。

薛涛为后世留下薛涛笺,也在无意中促成了后人在三月三日上巳节祭祀薛涛的民俗。据明代何宇度《益谈资》及曹学佺《四川名胜志》记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澈,石栏环绕,为明代蜀藩制笺处,每年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24幅,入贡16幅,余者留藩邸中,市间绝无售者。明代王士性《入蜀记》描述此笺“比高丽特厚而莹,名薛涛笺。”

传说,平日里薛涛井里的水无法制出薛涛笺,只有上巳节这天,薛涛井水漂出来的笺纸才是桃红色。于是有了“农历三月三,薛涛芳魂返,素笺变彩笺”这样的说法。

▲ 薛涛

标签: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 李白 苏轼 民俗 李冰



IT百科:

怎么才能显示内存温度 华硕bios怎么没有硬盘模式 windows 7怎么下线火绒


网者头条:

翡翠香饼怎么做好吃 猫咪擦脸为什么会变黑 狗狗桃子经常很脏怎么回事 佳能相机冬日预设怎么用


相关文章

节庆风情 - 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节庆风情 - 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这片广袤的国度里,处处都洋溢着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从年初的春节到年终的冬至,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节庆活动,感受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