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收藏文化网 >> 文学

周作品精选浅谈古诗的典故光影中

周作品精选浅谈古诗的典故光影中

金开诚

听说有个学生问老师,《红楼梦》描写的观园规模不小,其中必有许多路径。为什么第三十八回记菊花诗的创作都只说“三径”?譬如《供菊》诗说“隔坐香分三径露”,《簪菊》诗说“短鬓冷沾三径露”,《菊影》诗说“潜度偷移三径中”等。老师答道,观园中的路,未必每条路边都种菊花,也许种菊花的就只有三条小径。又说,在古文中,三和九都可用来表示多数,三为稍多,九为很多。“三径”也可能是诸多路径的意思。

后来,学生又听另一个老师讲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讲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二句时,老师特意指出,“三径”就因为陶渊明这篇名作而成典故,多见于后世咏菊之诗。学生听后恍然悟,并认为前一位老师没学问,回答问题出于想当然。

其实,“三径”还有更早的出处。《文选归去来辞》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说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归隐,“舍中三径,惟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于是,“三径”便成为隐者居处的代称。陶渊明因归隐而写《归去来辞》,其中“三径”即是用典,未必小园中果真有三条小路。初唐卢照邻《元日述怀》诗先说明“筮仁无中秩,归耕有外臣”,后边才述其居处“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可见“三径”与归隐的关系。

不过,“三径”因陶渊明《归去来辞》用了之后,它又与松菊发生了关系。但松多见于山野,山野之松才有夭矫姿致与苍壮气度;所以不放到园圃中去写,与“三径”也就联不上。菊的情况就不同了,它主要生于园圃,而“渊明爱菊”又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脍炙人口,因此咏菊就往往联系到“三径”。

由这一层意思来看,上述第二位老师说后世咏菊之诗多言“三径”,是出于《归去来辞》,这也还可以。倘若能上溯到蒋诩故事,说明陶渊明辞中的“三径”还有更早的出处,当然更好;因为照规矩数典不能忘祖。

古代的格律诗文(如律诗、骈文),按照定例要隶事用典(广义还包括词语有出处)。这作为创作经验来看,现在已不必多加评议;因为无论评议出什么结果来,反正多数作者已不可能再去写古代那种格律诗文。少数人仍对写旧体诗有兴趣,致只为了自娱,并不想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但古代诗文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创作成果,仍有许多人学和欣赏。因此,从欣赏角度看,如何看待隶事用典,倒还值得一说。

一种情况是在诗文创作中“掉书袋”,堆砌典故。这种写法并不能给人以美感,起不了感染作用;所以即使在古代也已有不少批评,今天当然更不能被人欣赏。

再一种情况如前人赞扬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历”,这赞扬究竟对不对?不妨举例来说明。如杜诗《望岳》“齐鲁青未了”句,仇兆鳌注引《子夜歌》“寒衣尚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仇注引《庄子》“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决眦入归鸟”句,仇注引曹植诗“归鸟赴乔林”;“会当凌绝顶”句,仇注引王褒诗“绝顶日犹晴”,沈约诗“绝顶复孤圆”;“一览众山小”句,仇注引《世说》王珣语“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等等。从这些注文可以看出,仇兆鳌的确有学问;但如这样寻求诗中词语的出处来历,那么除了惯于生造字词的人之外,凡以语言文字写作诗文者,不论新旧都必然致是“无一字无来历”的;因为他所用字词的绝多数,前人必已用过。所以,像这样的发掘考证用字来历,实与欣赏无关。事实上杜甫本人或其他诗文作者也不可能有意去做这样的追求。

隶事用典而值得欣赏的主要有三种情况:

01

第一种情况是抒情述意婉曲尽致,用典比不用典更适于表达。如辛弃疾《摸鱼儿》词上阕以惜春、伤春作比喻,曲折表达感时忧世的爱国情怀;下阕则以“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及“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等典故,来表达他因抗敌主张不能实施、优异才能反遭谗妒而郁积的悲愤情怀,并警示谗佞之辈必不会有好下场。从本篇上下阕的关联比较中可以看出,用典其实也是一种比喻,只是用作喻体的只限于历史文化中的故事旧典,其婉而多讽的作用,则与一般所说的比喻完全一致。辛词中抒述的国势败坏和个人挫折,在当时现实中显然难以做直截了当的表达,即使敢说也不可能像本篇这样婉曲尽致而富有感染力。

02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用典而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从而具有相应的意味。如王勃《滕王阁序》后半篇表现了浓重的不遇之感,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以下,连用“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等典,铺叙了古代不遇者的种种情况,表现了浓郁的失落感。但是,他这样一个小青年突然闯到欢乐的盛会之中,如果只是谈不遇的悲怨,则未免有悖于特定的情境气氛而不得体。因此紧接着写出几句很有力度的话:“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随后又是一串典故:“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都是先说两句不遇,又说两句志坚意定,因而有跌宕姿致,是“老当”四句的具体发挥。所有这些典故,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年轻士人的挫折感和进取心,亦因这种士人心态与历史上积累的丰富人生经验相通相连,而使人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意味,并因而诱发读者的思古幽情。总的来看,《滕王阁序》中许多典故的运用是熟练而多姿的,很有表达力与感染力,可玩味欣赏。

03

第三种情况是用典本身构成优美的形象,并引起联想与想象。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七写作者对长安昆明池的忆念。昆明池为汉武帝时所凿,其遗迹至唐犹存;诗人晚年在夔州,仍追忆往时在长安之所游。诗中颔联“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二句,仇兆鳌注引曹毗《志怪》“昆明池作二石人,东西相望,像牵牛织女”;又引《西京杂记》“昆明池刻玉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鬐尾皆动”,可见是用了旧典来描写昆明池的景观。但杜甫此诗又不是简单地运用旧典,而是通过活跃的形象思维和情感投入将其熔铸为新的意象,很能诱发不同读者的不同联想与想象。如明代杨慎说此二句是“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又联下二句说“兵戈乱离之状俱见矣。杜诗之妙,在能翻古语”。清人钱谦益却说“杜公以唐人叙汉事,摩挲陈迹,故有夜月、秋风之句”,并总括全诗为“自伤其辟远而不得见也”。可见不同的联想与想象还导致了不同的理解。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是善于运用旧典铸为新意象的高手,如《锦瑟》诗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便是在这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名句,很有诱发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旧典意象化”,可以说是唐代诗人在用典方面提供的新经验。这个经验对后世的诗词创作影响很;即使是现代的新诗人也不妨变通运用,这也许有助于加重新诗的历史文化内涵,欣赏起来更为耐人寻味。

标签:用典 陶渊明 归去来辞 仇兆鳌 杜甫



IT百科:

索尼单反相机怎么虚化 富士相机怎么赚钱 松下相机裁切怎么设置参数


网者头条:

怎么给猫咪铲屎呢 狗狗嘴巴经常紧闭着怎么回事 宠物店狗狗叫怎么避免 出差带的相机怎么用


相关文章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文学的力量:文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文学是人类文明最富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自古以来,文字便成为人类探索内心世界、表达情感诉求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的作用和影响力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文学是认识自